close

00.JPG

鄭麗雲一出生就握有一手好牌,家境不錯,赴美求學,嫁入豪門,她是人生勝利組。然而在婚姻中日漸凋萎,為找回自己終究選擇離婚。恐懼擔憂籠罩,她靠著雙手畫出一片天。現在不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合約畫家,畫作被美國國家收藏,包括最近落成的美國在台協會(AIT)內湖新館也向她訂購5件作品。回顧前半生,她說:「我這輩子沒有遺憾。」

她長得像個精緻的洋娃娃,五官深邃有神。家族世代住在鶯歌,父親在她小一時開了間書店,後來經營出版社。她是家中5個孩子中的老大,求學時代就要幫父親打理業務。能幹的她什麼都會做,幫書籍畫插畫、打包、送貨…。

原本父親希望她能接班,無奈年輕的她只想逃離,她說:「在那個年紀不是沒興趣,就是為反對而反對。」她想出走、赴美深造,回台後從事父親口中能養家的職業—教授。沒想到這一去就待了37年。她在美國落地生根。

當時出國的決定不被嚴格的父親接受,「他說:『你一去,這家子事業怎麼辦?』」她堅持要走,從小到大得過無數繪畫比賽獎狀,靠著賣水墨畫,加上父親少許補助,才掙得旅費,「那時候很氣他(父親),為什麼不幫我,現在回想都是考驗。」

到了美國,又遭遇難題,「華盛頓大學給我獎學金,又不認藝專學歷。」只能到大學補足學分。鄭麗雲回憶學生時代:「要用英文修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數學、微積分、地質學,那有多難!」她卻總是拿到「A」,將一票美國同學比了下去。

畢業後,嫁進豪門,對於那段生活她輕描淡寫,總之就是順應父母希望女兒能嫁人的心願。因夫家非常傳統,希望她當個賢慧的家庭主婦。擁有滿身才氣的她,勢必得放棄藝術生涯。

「結婚的那5~6年就是過真正的『美國夢』,有個白房子、有2個車子的車庫、一兒一女、太太在家裡穿得漂漂亮亮的,整天做家事。」她說自己實現了所有留學生的「美國夢」。然後,失去自我。

「婚後有天忽然覺醒,我自問:我是在幹麻?」、「我自己的生活,我的才氣都到那裡了?」、「我覺得我迷失了,迷失在別人的夢想裡,那時候婚姻就在動搖了。」鄭麗雲說:「和一個伴侶在一起,他不讓我做自己,我就覺得不行了。」

離婚前,她再赴學校拿第2個碩士學位,「我挑版畫,因為沒做過,想去探險。」愛冒險的她,勇敢學習新事物,勇敢離婚,「離婚時我帶走2個小孩,也不拿贍養費。」那時兒子6歲,女兒3歲,她在郊區買了塊地,「3人住在小小的房子裡,旁邊蓋了一間比房子還大2倍、全是玻璃的工作室。」

當時她想挑戰,花一年時間畫一張像牆一樣大的畫,「我想被一幅畫包圍。」於是,向基金會申請到1年補助,「不用擔心小孩沒飯吃,生活量入為出,像冬天下雪就自己鏟雪,房子外牆是我油漆的,鄰居看到時說:『這個東方女人好厲害,爬到2層樓的房子漆油漆。』我說:『我不是painter嗎?』」她自我解嘲。

她的教授夢在此時實現。到大學任教,一年薪水6萬多美元,「教了很多年,有一天和系主任說,我不教了,我要去畫畫。亞裔在國外很難找到教書工作,怎麼會放棄?很多人問我,妳確定嗎?」她說,那時和美國幾個大畫廊合作,畫賣得很好,蠟燭兩頭燒,實在太累了,只能選擇創作。

學習版畫時,她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繪畫語彙,融合中西線條,「我畫了一套版畫拿了全美5個第一名,非常難。」她在藝壇嶄露頭角。2001年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,亞裔的她代表美國參展。展覽隔年就接到美國國務院來電,邀她成為聯邦政府合約畫家,她笑道:「接到電話時,我以為是詐騙集團。」

目前她已和16間美國駐外大使館合作,包括約旦、菲律賓、新加坡等,2006年被美國政府指派到非洲的包茲瓦納(Botswana)擔任文化大使。對於自己的成就,她說:「我的人生有圓滿,地位我不敢說,這是別人來看。」(彭蕙珍/台北報導)

【鄭麗雲小檔案】
年齡:1959年生(59歲)
學歷:國立藝專,主攻水墨;紐約州立大學藝術碩士、紐約大學美術碩士
經歷:
20歲  國立藝專全校師生美展美術科科展第一名
21歲  在香港入圍亞洲十大傑出才藝青年
24歲  赴美留學
30歲  獲得傑克生帕洛克基金會獎學金
42歲  代表美國參加義大利佛羅倫雙年展,獲得繪畫梅迪其獎章
43歲  美國聯邦政府合約畫家,作品在16個美國大使館展覽;得到第一屆玉山獎

【收藏家心聲】AIT前處長司徒文
我是在2009年擔任AIT處長時看到鄭麗雲的作品,當時正在尋找連結台灣與美國的當代藝術家,因而認識她。我曾在帝寶官邸為鄭麗雲舉辦個展,是希望能透過藝術和文化影響力,表達美台關係深厚。
我後來收藏一張她的海洋畫作,並將它掛在餐廳,這件作品百看不厭,她畫的天空以及從不厭倦看到波濤洶湧的海洋,替我的工作提供動力。近年來,她投入花系列作品,在特別訂製的木框畫上一朵朵色彩豐富的花,AIT已採購其中的5件,掛在AIT內湖新辦公室裡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鄭麗雲 美國大使館 AIT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t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